导读:" 企业代缴社保的金额是根据员工的薪资和社保费率来计算的。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社保费率也会有所差异。您可以联系当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或者财务部门,了解具体的"
企业代缴社保的金额是根据员工的薪资和社保费率来计算的。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社保费率也会有所差异。您可以联系当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或者财务部门,了解具体的费用标准。
1、企业代缴社保的费用包括:
(1)单位缴纳部分;
(2)个人承担部分。
其中,单位缴纳的部分是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承担,而个人承担的部分则全部由职工自己承担。
2、单位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
3、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社会保险费。
4、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征缴。
5、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6、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由社保部门责令退回。
一、企业为个人代缴社保违法吗?
答:不违法。根据《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用人单位处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二、为什么说企业为员工缴纳社保是合情合理合法的呢?
1、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2、国家政策: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
让企业代缴社保1、企业代缴社保的好处:
(1)减轻企业负担;
(2)降低用工成本;
(3)解决灵活就业人员参保问题。
2、让企业代缴社保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1)签订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
(2)及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
(3)不得以任何形式克扣员工工资;
(4)依法为员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用;
(5)按时足额支付员工工资报酬;
(6)不得随意解除与员工的劳动关系;
(7)不得无故拖欠或拒付员工工资等。
3、企业不履行代缴义务怎么办?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可以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让企业代缴社保多少钱1、企业代缴社保的费用包括:
(1)单位缴纳部分;
(2)个人承担部分。
其中,单位缴纳的部分是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承担,而个人承担的部分则全部由职工自己承担。
2、单位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
3、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社会保险费。
4、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征缴。
5、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6、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由社保部门责令退回。
企业为个人代缴社保违法吗一、企业为个人代缴社保违法吗?
答:不违法。根据《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用人单位处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二、为什么说企业为员工缴纳社保是合情合理合法的呢?
1、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2、国家政策: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
帮忙代缴社保的企业和个人1、代缴社保的企业和个人,必须是正规合法的。
2、代缴的费用要合理,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3、代缴公司或个人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
4、代缴费用要及时到账。
5、代缴单位或个人最好能提供发票。
6、如果代缴的是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一定要签订劳动合同。
7、在缴纳社保之前,要先了解清楚当地的政策。
8、办理完相关手续后,代缴人应将社保费存入代缴银行账户中。
9、代缴人要对自己所办的业务负责到底。
10、代缴人有义务为客户保密。
11、代缴人和被代缴方都不得以任何理由向对方收取额外费用。
12、被代缴方可以随时要求终止代缴关系。
13、双方发生争议时,可通过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联系我们为您解答专业问题